家裝效果圖用什么軟件?
一、家裝效果圖用什么軟件?這里推薦我用過的軟件住小幫,專注家裝二、CAD家裝需要效果圖嗎?家裝在設計上,除了需要CAD,效果圖也是...
掃一掃用手機瀏覽
甬派旗袍創(chuàng)始人是張秋兒。從小在奉化長大的她對衣服的認知,最早是從“國防綠”“藍螞蟻”開始的,“小時候的衣服就幾個顏色,黑色、藍色、綠色、灰色,樣式也就中山裝、青年裝、軍便裝這幾種,男男女女都是那樣穿,冬天一件派克大衣,我們小孩子還會穿兩用衫。”回憶起小時候,張秋兒滿是感觸,那時候的穿著單調(diào),注重功能性。
1984年,16歲的張秋兒初中剛畢業(yè)就到了服裝廠做學徒。在工廠里,原本只負責一道工序的張秋兒“偷”著學會了流水線上的所有工序,不多時,有著極高天賦的她便可以在各道工序間轉(zhuǎn)換自如。張秋兒說,當年結(jié)婚時丈夫的西裝就是她親手做的。
為了讓自己的手藝更加精進,1993年,張秋兒來到上海培羅蒙公司,“那時起,開始接觸定制服裝。”張秋兒回憶,香港、臺灣的客人會到上海定制西裝,量體裁衣,衣服的顏色也不限于黑、灰、藏藍,“在藏藍的基調(diào)上出現(xiàn)了白色或者紅色的條紋。”
在上海的日子,張秋兒開始接觸旗袍的制作。“1995年,我自己在上海開店,漸漸地就有客人要求做旗袍。當時的旗袍款式相對簡單,斜開襟,開叉也相對保守。”
1997年,張秋兒從黃浦江畔回到三江口,“當時的西河街真是服裝一條街、定制一條街,有做西裝的、做女裝的,也有賣成衣的。”張秋兒將她在寧波的第一家店開在了這里。
對張秋兒而言,2000年是很重要的一年,那一年她注冊了自己的品牌,她的中式服裝生意做得風生水起。“那一年的央視春晚,主持人穿的全是中式服裝,一下子帶起了風潮,來做中式服裝的人也越來越多。”走在大街上,總能看到傳統(tǒng)的立領對襟、開襟、連肩袖。衣服的紋樣上,也多是海水江崖紋、萬字紋這些傳統(tǒng)紋樣,盤扣、鑲滾的傳統(tǒng)工藝更是大受歡迎。色調(diào)上,紅、藍、金、黑、棕,豐富多彩。
開店頭幾年,做旗袍的人不是特別多,但張秋兒一直熱衷于此。2012年,旗袍才真正熱起來,“現(xiàn)在來做旗袍的,老老少少各個年齡段的都有。樣式和色彩比以前豐富。現(xiàn)在的旗袍有斜開襟、直開襟、圓開襟,面料有真絲、棉麻,花色也越來越多。”張秋兒所創(chuàng)的甬派旗袍更是將江南水鄉(xiāng)的溫婉靈動融入其中,“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喜歡旗袍,尤其許多外地的朋友喜歡,我更開心。”在張秋兒看來,旗袍是文化的載體。現(xiàn)在,將工作室開在老外灘的她,希望通過旗袍將甬派文化進行傳承和發(fā)揚,更希望“紅幫裁縫”能后繼有人,將手藝和文化代代相傳。